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银行业“量价质”跟踪(五):涉房资产占比继续下降,个贷风险温和上升

小微 2024月09月23日 54143 次浏览
(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银行业“量价质”跟踪(五):涉房资产占比继续下降,个贷风险温和上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我们根据行业监管及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更新银行涉房资产规模与风险状况测算Q2末上市银行涉房资产约50万亿元,占总贷款的比重约为29%。结构上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对公贷款、贷款以外承担信用风险资产、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占比分别为20%、5%、2%、2%。对公端,Q2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仍发挥积极作用,但政策效果随季节特征明显放缓,大中型银行对公贷款规模微幅增长;居民端,受需求较弱及提前还款影响,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继续明显收缩。资产质量方面,受益于较大处置力度及开发商融资支持效果体现,对公不良率延续下降势头;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信用风险加大,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相应上升。考虑当前就业收入状况,认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压力。
房地产行业债权融资规模:居民端下降仍较为明显,对公端政策支持效果仍体现
2024Q2末,房地产行业债权融资规模(图1所示)为57.11万亿元,与上次跟踪时(截至2024Q1末)相比,下降约6455亿元。结构上来看,居民端下降约5000亿元至38.07万亿元,一方面体现Q2住房需求弱势延续,另一方面体现提前还款意愿或随“5.17新政”后存量与新增贷款利差扩大而再次加强。对公开发贷增加约100亿元至13.77万亿元,体现银行业响应融资协调机制,对白名单项目的支持效果,但动能较Q1明显放缓;其他债权方面房地产其他对公贷款(主要包括经营性物业贷、并购贷等)、房地产信用债、海外债规模小幅下降,体现现阶段弱势市场环境下开发商面临的融资约束依然较强。
上市银行涉及房地产行业资产规模:对公贷款增长、个贷减少,涉房资产占比继续下降
对公房地产贷款:至2024Q2末,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规模约8.8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近4900亿元,占总贷款比重约为5.21%,与2023年末持平(图2所示)。其中,国有行与股份制银行在支持开发商融资中发挥主力作用,其对公房地产贷款规模均实现增长,占比趋于平稳(图3所示);城商行所在区域市场多为一二线城市,在支持开发商融资方面也发挥较大作用,其对公房地产贷款规模也实现增长,但占比延续下降。农商行由于其客户规模较小、所在县域市场较为低迷,对公房地产贷款规模与占比延续下降。
个人住房贷款:至2024Q2末,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约为34.13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约3200亿元,占总贷款的比重约为20%,下降约1.37个百分点(图4所示)。其中,国有行受市场需求较弱、提前还款意愿较强等因素影响,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延续下降(图5所示);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占比较高,“5.17新政”后相对受益,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稳中略有增长;农商行受县域需求较弱影响,规模继续下降。
贷款以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至2024Q2末,5家样本股份制银行贷款以外的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图6所示,主要包括表内非标投资、债券投资、表外承诺)约5510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79亿元,或与前述全国性银行响应融资协调机制,加大对白名单项目支持力度有关,该类资产占总贷款的比重(图7所示)约为2.13%。
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至2024Q2末,5家样本股份制银行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图6所示,主要包括主承销债券、理财资金投资、代销信托产品及私募债等)规模约为5335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约590亿元,占总贷款的比重(图7所示)约为2.06%。
房地产资产质量:对公风险继续放缓,个贷风险温和上升
对公房地产贷款:2023年以来,房地产政策积极,开发商违约面积明显收敛,不良斜率明显放缓。2023下半年,开发商融资支持力度较大且前期不良处置效果体现,不良率拐点初现。2024上半年,化解风险效果依然体现,不良率进一步下降。测算19家样本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加权平均不良率(图8所示)自4.26%(2023年末)下降至4.04%(2024年6月末)同期,大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由5.48%下降至5.32%。
个人住房贷款:2024上半年,受宏观环境影响,生成端压力延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继续上升。测算19家样本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不良率(图9所示)从0.47%(2023年末)上升至0.56%(2024年6月末)。同期,大行由0.46%上升至0.57%。考虑当前居民就业及收入状况,2024下半年个人住房贷款质量或进一步小幅走弱。
投资建议:对公房地产风险明显放缓利于板块估值修复。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信用风险温和上升,但考虑其极度分散业务属性及银行较强处置力度,预计整体风险可控。9月以来市场风险明显释放,建议关注客户基础良好的国有银行与区域经济扎实的中小银行,如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等。
风险提示: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大幅上升;开发商偿债能力大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