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信测标准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小微 2024月03月29日 60055 次浏览

(原标题:信测标准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信测标准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信测标准(30093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概况

  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客户(生产商、贸易商、消费者)的委托,通过设备仪器、专业技术对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的检测,以检测报告的形式对产品是否达到行业标准做出评价。检验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生活健康水平、生产生活的安全性、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

  近年来,全球检测行业发展趋势总体一致,即政府或行业协会通过考核、认可等市场准入规则对检测机构进行行业管理,检测业务逐步市场化,检测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综合性检测机构成长较快,综合竞争力逐步增强。

  汽车电动智能化新车型迭代加速,扩大了汽车研发阶段第三方检测需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产销持续爆发式增长。汽车检测为汽车产业的一个伴生行业,整体来看新能源车的检测单价要高于传统汽车,汽车检测产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不断增长。

  我国国防开支不断提升,武器装备费用占国防开支比例不断提升,带动第三方军工检测行业规模持续扩张。试验检测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贯穿立项、设计、性能试验、交付和鉴定整个产业链条。“十四五”期间军工检测需求快速增长,有望带动检测行业市场进一步扩容。

  (1)国内外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主要来自于欧洲,其中全球检测行业三大龙头分别为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和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检测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全球检测行业保持年均复合增长率9%以上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2021年全球检验检测市场规模已达到2,343亿欧元。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起步较晚,但是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检验检测机构数量逐年增加。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2016至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规模增长了1,956.8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4%。其中,2022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达4275.84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185.84亿元,同比增长4.54%,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检验检测报告作为检验检测服务行业成果的主要输出形式,多年来已实现长足增长。根据国家认监委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数量达6.5亿份,2020年出具检测报告数量达5.67亿份,远超《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2020年我国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数达到4.4亿份的主要发展指标。最近五年,检测报告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01%,检测报告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力体现了检验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态势。

  2016至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持续扩容,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境内检验检测服务业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2,769家,较2021年增长820家,同比增长1.58%。

  (2)汽车检测下游景气度高,行业规模高速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高速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在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此外,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汽车出口550万辆。

  下游汽车企业竞争激烈,研发费用投入不断增长,带动汽车新车型迭代加速。根据投资数据网数据,我国2017-2021年汽车行业研发费用投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5%,其中2021年汽车制造及零部件行业研发费用投入高达935.56亿元。

  (3)第三方军工检测需求提升,行业规模不断扩张

  近年来,我国国防开支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至2022年,我国国防预算支出从5,321.15亿元增长到14,760.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7%。我国国防预算支出在GDP中占比在1.23%-1.27%之间波动,具有长期稳定增长的特点。

  武器装备费用占国防开支比例不断提升,带动军工检测市场容量扩张。在国防支出的结构方面,我国国防支出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根据国防部2019年公布的国防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国防》,2010-2017年,装备费占预算比重从33.2%提高到41.1%,装备费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比同期国防增速高出3.4%。从下游需求角度,军工检测行业受益于军队装备费支出的持续增长。

  2、行业发展趋势

  (1)检验检测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1)检验检测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2,769家,同比增长1.5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84亿元,同比增长4.54%。从业人员154.16万人,同比增长2.07%。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957.54万台套,同比增长6.36%,仪器设备资产原值4,744.75亿元,同比增长4.84%。2022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6.5亿份,同比下降5.02%,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177.9万份。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扩大和相关行业政策的日趋成熟,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可以预见未来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

  2022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达到7,088家,同比增长0.95%;营业收入达到3,364.31亿元,同比增长4.21%;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3.43%,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8.68%,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目前,全国检验检测机构2022年年度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有62家,同比增加6家;收入在1亿元以上机构有609家,同比增加30家;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机构有1,411家,同比增加32家。表明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

  3)我国检测领域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新兴领域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电子电器等新兴检测领域〔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包含核电)、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等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共实现收入830.47亿元,同比增长12.57%,高于全行业营收增速8.03个百分点。

  相比较而言,传统检测领域和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2022年共实现收入1,640.37亿元,同比增长2%。总的来说,传统领域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仍然呈现下降趋势,由2016年的47.09%下降到2022年的38.36%。

  (2)汽车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1)汽车行业产销形势逐步回暖,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中国汽车产销量自2017年达到最高点后,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近两年产销形势逐步回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

  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增量市场发展空间依旧广阔。根据公安部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19亿辆。因此,无论是从增量维度还是存量维度,我国消费者需求足以推动着市场继续发展。从长期来看,我国目前千人拥车量约为215辆,与美国(837辆)、澳大利亚(747辆)、意大利(695辆)等传统发达市场相距甚远;即使与马来西亚(433辆)、俄罗斯(373辆)等发展中市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2)外资光环逐渐暗淡,汽车品牌格局加速重塑

  传统外资车企的品牌光环正在褪色,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及中国品牌的认可度逐渐增强。近年来,汽车新势力品牌不断涌入市场,并且逐步取得了消费者的认可。《2023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调查数据表明,国际品牌的溢价优势正在消融: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再愿意为国际品牌支付溢价;持此观点的消费者在低于20万元价位车型的车主以及电动汽车车主中占比均高于整体均值。中低价位车辆车主对国际品牌溢价的支付意愿减弱,10万元以下价格段,国际品牌的市占率目前只有25%左右;10-20万元价格段,国际品牌虽然仍占优势,但其市占率在过去两年丢失了近18个百分点。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数据,2021到2030年这10年内,全球乘用车总销量预计约8亿台,其中电动汽车的销量有望达到约2.2亿台,其中中国市场可能贡献近50%的电动汽车销量,10年内的电动汽车销售规模约1亿台上下。

  3)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占比增加,车企检测费用支出持续增长

  车企研发投入带动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大幅增长,带动汽车检测行业扩张。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合计公告3,213个车辆型号,同比增长17%。根据工信部公告,2022年1-10月新能源汽车公告数为2,036个,同比增长44.4%;1-10月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占总公告数比重为31.1%,而去年同期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占比仅为21.5%。

  新能源汽车公告数增加促进车企研发竞争,汽车企业检测费用支出持续增长。以部分上市公司为例,上市公司中比亚迪(002594)、长安汽车、江淮汽车(600418)、福田汽车(600166)4家汽车企业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支出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根据财报数据披露,比亚迪2017-2021年检测费用复合增长率高达44.1%,其中2021年检测费用支出为2.2亿元,同比增长100.0%。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新车型不断推出,渗透率不断提高,预计车企检测费用支出仍将持续增长。

  (3)军工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1)武器装备检测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国防开支不断提升,武器装备费用占国防开支比例不断提升。2010年至2022年,我国国防支出从5,321.15亿元增长到14,760.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7%。在国防支出的结构方面,2010-2017年,装备费占比从33.25%提高至41.11%,装备费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4%,大幅超过了国防支出的复合增速10.11%。

  2)军工检测拥有资质、技术、客户认可方面的壁垒,竞争格局较优

  第三方军工检测业务对于机构在资质方面的要求较高。由于国防军工行业的特殊性,从事军事装备的检验检测业务,对于机构在资质方面的要求,往往在 CNAS、CMA等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证书(DILAC)、军用校准和测试实验室认可证书等开展相关业务所需的认可证书。客户对于供方的要求较为严格,其在保密、质量体系、装备承制资格等方面的要求,形成了一定的资质壁垒。而且从申请到取得这些资质类认可要求的审批周期长、难度大。

  (四)行业特点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呈现充分竞争局面。检验检测行业两级分化严重,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有待提高。一方面,“小微”型机构数量多,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26%,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薄弱,服务半径较小;另一方面,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3.43%,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3.69%,集约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

  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研发能力较强,技术储备充足,在整体竞争中占据主动,在新兴检测领域和高技术含量检测领域具备显著优势,由于检验检测行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限制,单个检验检测场所服务半径有限,目前“小微”型机构和区域性机构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后续随着大中型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扩张和各地实验场所建设的逐步成熟,我国检验检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汽车领域检测

  在汽车检测领域,主机厂主要进行整车级的测试,上市销售的车辆必须通过相关国家级强制性检测标准;同时部分厂商也会有自己例如噪音、振动等方面的测试标准化规范。一个完整的整车开发,一般分为战略/概念阶段、开发阶段、产品成熟/生产准备阶段,从战略阶段到产品成熟一般需要约3年的时间。整车开发从G9(架构、战略及概念阶段)开始,通过项目启动、方案批准、项目批准、工程发布、产品和工艺验证、预试生产、试生产等阶段,到达G1(正式投产),最终验证整车厂的制造能力。

  零部件试验分DV和PV,DV(Design Verification)即设计验证测试,是预先生产或生产零部件的实物测试,根据设计状态,一个产品的功能要符合顾客所期望的方式;PV(Production Validation)即生产确认测

  试,是批量生产零部件的实物测试,根据制造状态,一个产品的功能要符合顾客所期望的方式,而且能以所要求的产量进行生产。

  汽车检测按阶段分为在用车检测与新车下线检测,其中新车下线检测分为研发检测和强制性检测;在用车检测分为强制性检测和非强制性检测。新车下线检测的强制性检测是指在车型导入大批量生产线前,需要经由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对新上市车型执行的强制性定型试验,检验合格后才可批量生产及上市销售;非强制性检测多为汽车生产及服务企业因业务活动而开展的主动检测,包括二手车检测、维修检测等。

  公司聚焦于汽车研发阶段测试认证(DV/PV),由于汽车领域客户对于产品舒适性、操纵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研发阶段的检测业务比产成品检测难度更高。公司直接参与客户的产品研发,为其提供研发阶段的定制化、研究型试验服务,主要包括:(1)通过公司的试验服务平台,提高客户研发工作中的试验效率和检测质量,有效降低客户试验成本,合理实现资源整合优化配置;(2)研发性试验的开展离不开测试标准及测试设备的技术创新,公司根据产品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测试标准的制定和非标测试设备的开发。公司可为汽车材料的选择、汽车零部件和总成的开发试验提供标准解读、方案设计、测试试验以及测试数据解读和分析等一站式服务。

  (1)汽车总成及零部件功能性检测

  公司在汽车材料、零部件、总成研究领域具有明显技术优势,技术研发能力突出,可为汽车材料的选择、汽车零部件和总成的开发试验提供标准解读、方案设计、检测试验以及检测数据解读和分析等一站式服务。其主要检测内容包括汽车座椅、汽车内饰、汽车外饰及车身附件测试、汽车线束等方面。

  1)汽车座椅测试

  公司拥有德国KUKA机器人试验系统、全套的汽车座椅检测能力、美国MTS十二通道液压伺服试验系统等100余套设备,在相关领域具有竞争优势。测试产品方面,公司主要包括座椅总成、座椅骨架、座椅调角器核心件、座椅滑轨总成等产品测试;测试项目方面,公司主要包括功能耐久性测试、结构疲劳测试、功能操作性测试等项目测试。

  2)车门及内饰件检测&外饰及附件检测

  公司车门及内饰件检测产品涉及广泛,包括门护板、仪表板、副仪表板、方向盘等零部件;主要测试项目有刚度/强度测试、拆卸力测试等。公司汽车外饰及车身附件检测几乎覆盖全部产品,包括保险杠、防撞梁、进气格栅、行李架、扰流板等;主要测试项目有开启力、开启速度、关闭力、关闭速度测试、刚度、强度测试等。

  3)线束及灯光电器系统检测&底盘和传动液检测

  公司在汽车线束、连接器、电控单元及灯光电器系统测试相关技术取得了领先地位,主要测试产品包括线束、连接器、电控单元等;主要测试项目有电气特性测试、功能特性测试、环境振动测试、功能耐久性测试等。公司汽车液压底盘测试产品优势明显,主要测试产品包括前后悬架总成、副车架、飞轮壳等;主要测试项目有刚度测试、强度测试、破坏力测试等。

  (2)汽车电子部件及EMC检测

  公司汽车电子部件及EMC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电性能、EMC等,其中电性能的典型项目应用于包括跳变启动、反极性、过电压等广泛领域。EMC的典型项目包括RE辐射、CE传导发射、CTE传导瞬态发射等。

  (3)高分子材料检测

  公司拥有近1,600平方米汽车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室试验场地,拥有各类仪器设备70多台套,可提供最专业的汽车材料性能解决方案。主要检测内容包括样品注塑与冲压成型、高分子材料成分研究及失效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等。其中样品注塑与冲压成型是对塑料、橡胶、泡棉类产品进行性能指标测试时,通常要求被测样品为符合标准要求的哑铃状、长条状等规格的样品,可通过裁剪、雕刻或注塑方式获得。高分子材料成分研究及失效分析是通过FT-R、XRF等仪器综合分析,帮助客户解决成分及其结构和含量的分析,用以改善材料性能研究和对失效产品做分析。

  (4)金属材料检测

  公司主要检测内容包括机械性能测试、金相分析、失效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镀层分析、尺寸测量等。其中机械性能测试包括拉伸测试、弯曲测试等;金相分析包括非金属夹杂物、低倍组织、品粒度等;失效分析包括断口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

  (5)环境耐候及可靠性检测

  公司环境耐候及可靠性检测平台拥有近6,000平方米试验场地,拥有近320台套大型综合设备,可满足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环境耐候及可靠性分析测试的几乎所有需求。主要检测内容包括盐雾测试、振动、冲击及三综合振动测试、温湿度类测试等。

  (6)整车及零部件材料VOC检测

  公司汽车及零配件VOC检测平台拥有分析仪器80多台套,可满足汽车及零配件VOC,材料老化性能,材料使用性能、雾化,甲醛等的分析及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车内空气质量检测、VOC测试、气味测试等。

  (7)汽车材料禁限用物质检测

  公司化学检测平台拥有近4,000平方米试验场地,拥有分析仪器设备120多台套,并配备完善的化学预处理系统和工作区域,可提供最专业的汽车产品中禁限用物质整体测试解决方案。主要检测内容包括ELV禁限用物质检测&RRR评估、拆解检测等。

  2、电子电气产品检测

  公司具备完善的电子电气产品检测能力,获得了中国CNAS、CMA、CQC、美国A2LA、FCC、CPSC、TSCP、加拿大IC、CSA、德国TUV、日本VCCI、中国船级社等认可资质。同时公司在国际认证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公司具有CBTL资质,也获得了国际认证机构如UL、INTERTEK、TUV莱茵等机构的认可。欧洲、北美等地区的采购商一般要求其进口的产品拥有权威国际检测认证机构出具的报告或证书,客户在产品需要出口到这些地区时会要求公司在提供检测服务的同时代其向一家或多家国际检测认证机构申请报告或证书,因此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公司电子电气产品检测主要包括电磁兼容检测、安全检测、理化检测、可靠性检测等。

  (1)电磁兼容检测

  EMC是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公司已在深圳、东莞、宁波建立了独立完备的测试体系,拥有多种电波暗室和测试系统。公司测试仪器先进完善,均由行业内知名的国际公司制造和承建。技术团队资深高效,能为企业提供从PCBLayout,电路参数计算、元器件规格选择到整机系统整合、产品检测、对策、认证的一站式服务。

  (2)安全检测&理化检测

  电子电气安全致力于协助客户消除产品在设计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产品的电击(Electric Shock)、危险能量(Energy hazard)等潜在危机做合格性检测,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理化检测主要针对禁限用物质检测包括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3)可靠性检测

  公司通过使用各种环境试验设备模拟气候环境中的高温、低温、高温高湿以及温度变化等情况,加速激发产品在使用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失效,来验证其是否达到在研发、设计、制造中的预期的质量目标,从而对产品整体进行评估,确定产品可靠性寿命。

  (4)光电性能检测

  公司在光电性能检测各项领域拥有诸多核心技术,LED光电性能检测包括光通量、光强分布、色度测试。其中光通量的测试方法有积分球光谱辐射计、分布光度计两种;测试项目包括光束角、光效能等方面。光强分布的测试方法是分布光度计;测试项目包括灯具能效、光束角、灯具光强分布等方面。

  3、日用消费品检测

  (1)有机物质含量检测

  针对玩具,纺织品,鞋材和皮革,杂货等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试。如邻苯二甲酸脂,双酚A,多环芳香烃PAHS,富马二甲酸酯DMFu,短链氯化石蜡SCCPs,偶氮染料等物质,用欧盟EN71标准,美国ASTM F963标准,欧盟REACH法规,美国CPSIA,中国GB6675等标准进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测定。

  (2)无机物质含量检测

  日用消费品中,会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风险,需要用精密设备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GC-MS),气相色谱仪(GC-FID/ECD),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液相色谱-质联用仪(LC-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精确的测量重金属物质的含量,不超过各国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如铅Pb,镉Cd,汞Hg,六价铬,钡,砷,锡等金属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3)物理性能检测

  对预定供14岁以下儿童玩耍时使用的所有的产品或者材料(玩具),鞋材,纺织品等日用消费品,利用国际国内标准如ASTM F963,CPSC 16 CFR,SOR/2011-17,AS/NZSISO 8124-1,EN 71-1,EN62115,GB 6675-2,ST2016-1,ISO 8124-1进行物理/机械性能/燃烧性能测试和噪音测试。主要测试项目为:小物件测试,扭力测试,拉力测试,跌落测试,倾翻测试,冲击测试,压力测试,边缘的锐利性,尖端的锐利性,金属丝的挠曲性,动能测定,磁体拉力测试,磁通量指数,磁体冲击测试,磁体浸泡测试,绳索测试,稳定性及超载要求测试,弹射物,弓箭动能测试,固体燃烧性能测试,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头戴玩具燃烧性能测试,戏服和儿童可进入玩具燃烧性能测试,软填充玩具燃烧性能测试,噪音测试等。

  4、健康与环保检测

  5、试验设备

  公司依托于子公司三思纵横提供试验机业务,“三思纵横”是中国领先的材料力学试验与检测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厂商,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四位一体,专业提供材料检测、结构试验和成品试验的一流试验仪器和全面解决方案。三思纵横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取得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欧盟CE认证,所生产的各主要系列试验机测控系统均取得国家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思纵横拥有力学、材料等领域资深专家顾问十多位,技术协作、研发创新能力十分突出,与中科院、中国铁科院、中南大学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建立了联合试验室或联合研究课题,开展联合研究与技术攻关。

  三思纵横是国内拉力试验机龙头,自主生产提供中高端应用的全系列电子万能试验机、动态疲劳试验机、电液伺服试验机、持久蠕变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扭转试验机等主要的力学检测试验设备及相应力学测试解决方案,并提供振动模拟分析、结构模拟分析、道路模拟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仪器和解决方案,主要客户群是国防军工、科研院所、高校、质量监督、商品检验、核电、造船及其它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高端用户单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信测标准具备良好的市场基础与客户资源

  随着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的投入,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过程中,智能控制及电子方面的测试需求增加,从而影响到自动驾驶方面,其对零部件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公司在汽车领域检测业务,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及子系统功能可靠性测试领域,如汽车座椅及内外饰、汽车底盘、汽车压力部件、车身及附件、汽车电子电器方面都具备完善测试能力,具备大量的测试案例和测试标准解读案例,形成了自有的核心检测技术,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地位。相对于传统的汽车检测机构,公司在传统汽车第三方的化学、材料、环境可靠性测试领域的检测服务更贴近市场,能够更灵活的配合客户对周期和技术开发的需求,特别是针对目前汽车研发周期缩短的要求,公司检测服务方案能够做到快速响应,有较大的优势。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坚持专业化、技术化战略,构建检测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技术体系和运营平台,在检测服务行业积累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汽车领域客户,主要包括特斯拉、理想、东风、广汽、上汽、李尔、佛吉亚、延锋和彼欧等。为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2)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建设,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研发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检测服务方面不断提升检测质量和拓展检测资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261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44项,拥有7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设立了7个CNAS认可的实验室关键场所,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公司人均营收、有效专利数量、服务半径等多项数据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行业中树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公信力。

  (3)公司具备多平台认定资质,为公司检测报告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及计量认证CMA资质,具备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的资质。除此之外,公司获得美国实验室认可协会A2LA、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日本VCCI、美国消费品安全委会CPSC、国际安全运输协会ISTA、中国船级社CCS等诸多国际认证机构认可,同时取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委托检测实验室资质和国际电工委员会CB全球认证CBTL实验室资质,全方位的资质认可使公司检测报告更具有国际公信力。

  (4)公司已拥有多个实验室关键场所,并在多个大中型城市设立营销网点体系

  公司在深圳、广州、东莞、苏州、武汉、宁波等国内主要经济发达地区拥有7个实验室关键场所,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体系和业务营销体系,除此之外,公司亦在珠海、柳州、厦门、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南京、昆山、常州、成都、重庆等大中型城市设立了基本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点体系,公司的服务网络有效为客户节约物流、时间成本,能够为全国主要区域的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公司紧紧依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等发展战略,精心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强化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食品农产品检测、环境检测、材料检测、轨道交通检测、汽车(电子)检测、医疗器械检测、消费品检测等板块,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综合性第三方品质管控服务机构,以高质量的检测认证服务推动我国检测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

  1、继续坚持以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产品、装备制造为核心主营业务,稳步提升主营业务营业收入规模

  2024年中国市场的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乘用车销量约2680万辆;商用车销量约42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同比增长20%。总体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检测技术和服务能力。公司积极与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同时,公司也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前端研发设计需求的拓展力度,努力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

  在电子电气产品领域,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检测认证方面的专业优势,为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服务。通过加强对新兴产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公司还积极开拓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兴市场,为电子电气产业板块的营收增长助力。在装备制造领域,公司注重提升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加强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装备制造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同时紧密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参与国产替代转型升级,为国产仪器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2、快速提升新能源产品、食品农产品、失效分析产品的营收规模,促进公司整体营收稳步增长

  2024年,公司明确了快速提升新能源产品、食品农产品以及失效分析检测营收规模的发展策略,旨在推动公司整体营收稳步增长。

  在新能源产品领域,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积极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激烈竞争。以光伏、储能、充电产品为目标对象,加大对上述新能源产品的合规性研发服务,以满足市场和监管部门对新能源产品高效、安全、可靠、环保、智能的合规性需求。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食品农产品领域,公司将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积极拓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食品农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并持续关注食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新法规,提升食品农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在失效分析检测领域,公司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在失效分析领域的专业优势,提升产品的检测精度和效率。公司将积极开拓失效分析产品的应用场景,满足市场对于失效分析技术的需求。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失效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3、加速军民融合业务和“一带一路”国际认证业务落地

  2024年,公司将全力加速军民融合业务和“一带一路”国际认证业务的落地,这两项业务是公司接下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推动公司整体营收增长的关键动力。

  在军民融合业务方面,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在环境耐候性、产品可靠性、电磁兼容等方面加强与涉军产品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专门的军民融合检测所需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军民融合检测业务需求输送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的人才。

  在“一带一路”国际认证业务方面,公司将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际认证业务的落地。公司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认证标准的互认和互通,提升公司在国际认证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公司还将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实现这两项业务的快速落地,公司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公司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公司还将注重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4、进一步夯实精细化管理,提升人均产值,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将进一步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全面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2024年公司将重点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规范公司治理:一是持续完善内控管理建设,不断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优化公司流程,坚持用周、月、季度管理例会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优化公司流程,规范公司治理。二是大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管控,同时加大应收账款、超期未回款资金回收力度,提高收款率,降低坏账风险,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集团管控水平和整体运营效率,进一步降本增效;三是加强法律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公司各项流程,以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体系,诚信经营,透明管理,从严把关,规范经营,控制业务风险;四是持续加强信息系统投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保障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与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2024年公司将持续信息化投入,对客户样品在实验室流转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数据化管理,使服务水平更加自动化,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5、拓展新模式、新动能、新结构,在企业内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公司将积极拓展新模式、新动能、新结构,致力于在企业内部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公司的持续创新和稳健发展。

  在新模式方面,公司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尝试适应市场发展的服务模式。通过深入分析行业趋势和客户需求,公司将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实现共赢发展。

  在新动能方面,公司将坚持研发和创新投入,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公司将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新结构方面,公司将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通过调整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管理,公司将构建更加高效、灵活的企业运营体系。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公司的新结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公司实现持续创新和稳健发展的关键。通过拓展新模式、新动能、新结构,公司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也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品牌和公信力受到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社会公信力、品牌和声誉是检测机构凭借优质的服务,经过市场长期考验和积累逐渐形成的,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非常重视社会公信力、品牌和声誉,建立了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断加强检测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然而,一旦出现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或证书不实等不利事件使公司社会公信力、品牌和声誉受损,将直接对公司业务发展和利润率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将对公司持续经营造成影响。

  公司历来十分重视公信力、品牌和声誉的维护,公司严格执行内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强化服务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确保报告内容数据真实、客观,严格管控检测认证报告的制作、审批和签发环节,确保报告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及应对措施

  我国检测行业检测机构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我国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检测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与国际检测机构相比,需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力。若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通过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扩大经营规模、低价竞争等方式不断渗透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和客户,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下滑、收入下降,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将不断完善全国实验室和市场网络的布局建设,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投入,构筑“一站式”检测认证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发挥并保持公司品牌、技术、质量、效率等优势,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积极把握市场机会,通过行业并购整合等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抗风险能力。

  3、技术储备不足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司主营业务是基于国际、国家、行业、企业等标准进行的检测服务,而这些标准一般情况下会在3-5年内进行修订或改版。公司项目研发需要紧跟检测标准及客户需求的变化。虽然相关检测标准的修订一般是在原有检测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或者是对检测项目数量的增减,倘若不能持续跟踪前沿技术,及时更新自身技术储备,将导致公司技术储备不足,竞争力下降对经营业绩和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检验检测领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公司将继续坚持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发

  展方向,通过不断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政策和行业标准变动风险及应对措施

  我国检测行业已被认定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政府产业政策将影响行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文件陆续实施,对于优化检测行业发展格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产业政策方向的变化,可能导致行业资质认可标准发生重大调整。相关标准变动有可能导致公司现有资质受限或无法取得新的资质,使得公司经营范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历来密切关注政府的政策动态,定期讨论相关方针政策,主动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政策风险。